约 4400 字
25 空间感——线性透视
透视类型:
- 线性透视
- 空气透视
- 线性透视
- 线性透视又叫几何透视,是利用线条表现画面空间深度感的手法,是“用几何方法在平面上把立体物象显示出来”
线性透视的拍摄方法:斜侧、俯仰,广角
26 空间感——空气透视
- 空气透视
- 是与大气及空气介质有关的透视现象。利用物体在大气中的变化,创造出一种富有空间深度感的幻象。
空间透视特征:空气介质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改变
- 清晰度:近清晰,远模糊
- 影调:近深远浅
- 色彩:近浓远淡
- 反差:近大远小
空气透视的拍摄方法:
- 利用空气介质(雨雾)
- 利用逆光、侧逆光拍摄
- 利用前后景物影调 色调对比
- 利用景深控制
27 立体感
- 立体感
- 指平面造型艺术引起的一种近似于现实三度空问中的物体的审美感受
增加立体感的方法:
- 斜侧角度拍摄
- 利用斜侧光线,利用阴影
- 利用色彩明暗反差
- 短焦距(广角)、近距离拍摄
28 质感
质感:利用视觉来传达触觉的感受
质感的表现方法:
- 粗糙表面物体质感表现:侧光、斜侧光照明
- 光滑表面物体质感表现方法:
- 柔和的散射光照明
- 保留物体表面的高光
- 透明物体质感表现方法
- 逆光、侧逆光照明
- 面向镜头一面给与柔和的辅助光
- 表现透明物体后面的事物
29 线条
无形的线条:视线、关系线
各类线条的特点:
- 水平线条:安静、稳定、宽广、辽阔等
- 垂直线条:高大、挺拔、庄严、刚强等
- S形线条:轻快、流动、节奏感等,线条的出发点在下边角
- 螺旋形线条:强烈的视觉引导
- 放射形线条:辐射发散、现代等
- 倾斜线条:富于变化、活泼失衡、动感等
线条的捕获和呈现:
- 使用线条表情达意
- 捕捉线条的韵律与节奏
- 利用线条引导视线突出主体
30 形状
形状的功能:
- 识别和认知
- 比喻和暗示
形状的表现方法:
- 拍摄角度
- 焦距影响
- 影调和色调对比
- 宏观或微观视角影响形状
- 光线条件(剪影)
- 利用形状相似性
31 影调划分
- 影调
- 指画面的明暗层次和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影调是摄影创作者展现场景特征、表达画面主题、渲染气氛的基本手段
影调划分:
- 亮度:高调、低调、中间调
- 反差:硬调、柔调
- 高调
- 即以大面积的浅色调与小面积的深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深的和暗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常见于写真
- 低调
- 以大面积的深色调与小面积的浅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浅的和亮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 中间调
- 明暗反差正常、影调层次丰富、画面当中包含了由白到黑、由明到暗的各种层次影调的画面。
- 硬调
- 明暗反差很大、对比强烈、影调层次不够丰富、主要只保留黑白两极影调而舍去中间影调层次的画面。
- 柔调
- 明暗反差较弱、对比较弱、较多中间影调层次、画面当中缺少强烈的明暗对比的画 面。
32 高调
高调适合表现的主题:安静、轻快、纯洁、梦幻、朦胧等
高调适合拍摄的对象:
- 少女、儿童
- 科教文卫从业人员
- 雾天、雪天等景物
- 静物
高调的拍摄方法:
- 曝光:有意识地过度半档或一档
- 用光:用顺光、散射光
33 低调
低调适合表现的主题:深沉、沉重、恐怖、压抑、神秘等
低调适合拍摄的对象:
- 老人、成年男人
- 煤炭、钢铁等重工业题材
- 悬疑、侦探、神鬼题材
低调的拍摄方法:
- 暗背景、暗主体
- 曝光:有意识地曝光不足半档或一档
- 用光:用逆光、散射光、窄光
34 中间调
中间调的拍摄方法:技术性曝光准确
35 色彩学基本知识
色彩三属性:
- 色别
- 明度
- 饱和度(纯度)
三原色:
-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 绘画的三原色——红黄蓝
补色:两种混合后呈白光的色光,或颜料色混合呈消色的成对色均互为补色。在色盘中在直径两端
消色:黑白灰。消色的特点如下:
- 突出其他彩色物体
- 利于形成色彩和谐
36 色彩与人的心理
色彩冷暖:
- 暖色:红橙黄
- 冷色:青蓝
- 中性色:绿色、紫色
色彩面积:
- 明度高,偏暖色的,面积显大。
- 明度低,偏冷色的,面积显小。
色彩轻重:影响画面整体的均衡感
- 饱和度高,明度低,则重。
- 饱和度低,明度高,则轻。
色彩与社会心理:不同国家和民族对色彩的理解不同,比如中国结婚用红色,外国结婚用白色
色彩象征:红色象征热情、喜庆、激烈,绿色象征生命和平,蓝色象征犹豫
37 影响画面色彩的因素
- 固有色:被摄对象、被摄场景自身的色彩
- 光源色:不同色温的光导致不同的色彩
- 环境色:被摄主体周围的环境色彩,导致环境色彩投射到主体上
- 技术条件:比如不同手机拍摄不同场景的色彩不同
- 滤光片:过滤其他颜色的光,只允许自身颜色透过
- 后期调色
38 摄影色彩的处理
- 色彩直实正确还原
- 精确调整白平衡
- 人们正常的视觉心理感受,可以稍微偏色。比如黄昏可以偏黄一点
- 人为营造心理色彩进行主观化表达
- 形成色彩之间的对比
- 原色对比强
- 互补色对比强
- 饱和度高的色彩对比强
- 形成色彩之间的和谐感
- 用画面色调(占据支配地位的色彩)表现画面主题
39 光线的划分
光线对摄影的意义:
- 光线是摄影的技术基础
- 光线影响摄影画面的色彩呈现
- 光线可以渲染气氛
- 光线对表现主题有重要作用
依据光源属性划分:
- 自然光(日光)
- 室外自然光
- 室内自然光(外面的日光照进室内)
- 人工光
- 主光,又称“塑型光,是用来描绘被摄物体外貌和形态的主要光线
- 辅助光,又称“副光”“补助光”是用来帮助主光造型,弥补主光在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的光线
- 轮廓光:又称“隔离光”、“逆光”和“勾边光!是来自被摄体背后上方或侧后上方的一种光线。
- 背景光:又称“环境光”,在不同的节目和场景用光中,有“气时还称为“天幕光氛光”等。
- 装饰光:对某些细部进行装饰、点缀的光线。
依据光线的性质划分:
- 直射光:有明确的光线入射方向,可以在物体表面产生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比如晴天的阳光
- 散射光:没有明确的光线入射方向,不能在物体表面产生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比如阴天的阳光
40 早晨和黄昏光线的运用
早晨和黄昏光线的特点:
- 时间短、变化快
- 整体光线比较柔和
- 受光区域与阴影部分反差大
- 光线色温低,偏暖
- 入射角度低,投影长
早晨和黄昏光线适合拍摄
- 抒情写意性画面(色温低、光线色彩感强、有云霞、晨雾或暮霭、可以把太阳)
- 侧光、侧逆光画面(光线角度低)
- 剪影、半剪影画面
- 适合利用投影进行画面创作(拍影子)
41 影子在摄影中的作用
影子的分类:
- 物体投影
- 水中倒影
- 光滑表面反光影像
- 镜中影响
影子的作用:
- 交代影像时间
- 间接反应物体形状
- 影子含蓄,耳联想、想象空间大
- 影子与投射体有着本质的联系
42 上午下午光线的运用
- 正常照明时刻
- 太阳投射高度由十五度升至六十度和由六十度降至十五度这个时间段,常被称为上午和下午光线时间段又称正常照明时刻。
特点:
- 时间长,光线稳定
- 物体表面影调丰富反差正常
- 利于客观还原被摄体色彩
43 中午光线的运用
- 顶光照明时刻
- 太阳投射角度在六十度至九十度和九十度至六十度范围内的时间段被称为中午光线照明时段,又被称作顶光照明时刻
特点:大多数摄影师不喜欢用
- 色温高
- 照度高,最亮
- 入射角度高
- 反差大
- 投影短
处理方法:
- 调整被摄者的位置(回避顶光,挪到阴影处)
- 控制光比,控制反差(给暗部加光、闪光灯,或减弱强光、打伞)
- 用其缺点,符合主题需要(表达煎熬的主题)
- 结合俯拍角度
44 顺光
光线的方向:
- 顺光
- 侧光
- 斜侧光
- 侧逆光
- 逆光
- 顺光
- 即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镜头光轴方向一致的光线
顺光照明的缺点:
- 不能形成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 不利于表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
- 不利于简化背景,主体和背景一样亮
顺光照明的优点:
- 利于客观还原被摄物体的图案和色彩
- 利于拍摄高调画面
技巧:
- 选择本身色彩明暗,配置较好的景物拍摄
- 俯角度拍摄,利用被摄物体自身投影
- 利用被摄体前面景物的投影
45 侧光
- 侧光
- 即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成水平九十度角左右的光线
特点:
- 在被摄体表面形成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 侧光照明最能强调和突出物体表面的质感。
- 可以利用投影参与画面创作
- 可以突出或弱化事物的局部,但要注意好光比,避免出现阴阳脸
46 斜侧光
- 斜侧光
- 即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镜头光轴方向成水平四十五度角左右的光线。
分类:
- 宽光照明:光源位于被摄对象前方15-30度范围内,物体表面受光面明显大于阴影面的照明效果
- 正常斜侧光照明:光源位于被摄对象前方45度左右位置,毕物体表面光影适中
- 窄光照明:光线在物体表面造成阴影面明显大于受光面的光线效果。
特点:
- 在被摄体表面形成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 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
- 可以突出或弱化事物的局部
- 可以利用投影进行画面创作
47 逆光
- 侧逆光
- 即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成水平一百三十五度角左右的光线。
- 正逆光(逆光)
- 即光源投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
逆光/侧逆光的特点:
- 勾勒物体轮廓可作“轮廓光”、“隔离光”
- 有利于表现空间感、层次感
- 运用被摄物体投影进行画面创作
- 有利于简化背景
- 利于拍摄透明、透光物体
- 可以拍出光环、光晕
- 可以拍摄剪影、半剪影画面
48 逆光画面的拍摄方法
- 选择暗背景衬托轮廓光,太亮的话没办法显示出轮廓光
- 给阴影面加用辅助光调整光比
- 早晚的时候拍逆光
- 避免逆光直接穿射镜头,会损坏机器,会给镜头蒙上光雾。解决方法加遮光罩、缩小光圈
49 天光与夜景
- 天光照明时间
- 指拂晓至日出、日落至夜幕降临这两段时间,又被称为“日出前和日落后”。
特点:
- 天空中不同区域色彩变化丰富,靠近太阳暖,反之冷
- 色温比较高,带淡淡的冷色
- 天空与地面亮度反差大
天光时间:拍摄夜景画面的“黄金时刻”,需要注意:
- 选择环境景物亮度比较高的地方(比如湖边、水边这种反光)
- 向逆光方向拍摄
- 注意天光和人工灯光的平衡,等待天光亮度变化到和人工灯光亮度一致的时机
夜晚拍摄夜景画面的方法:
- 用光线区别景物远近层次
- 避免全黑的天空过多进画面
50 阴天摄影
特点:
- 反差小,使得物体显得比较细腻,但层次感不够鲜明
- 光线色温比较高,偏冷色
注意:
- 注意被摄体自身的明暗变化
- 运用前景强化远近空间层次,加入前景景物
- 利用纵深线条增强空间感
- 拍摄水中倒影的好时机
- 光线氛围与画面主题相结合
51 雨雪天摄影
- 雨雪具有“传情”的作用
- 运用富有雨雪特征的前景景物
- 利用雨雪天特有景物
- 选择逆光方向、暗背景拍摄
- 选择逆光方向、暗背景拍摄
- 控制快门速度表现雨雪运动,慢门拍雨,高速快门拍雪
- 雪天利于拍摄高调画面
- 注意摄影器材的保护
52 雾天摄影
- 光线柔和,影调细腻,层次丰富,反差较小
- 雾可以简化背景
- 物体清晰度降低,局部被隐没。选择暗景物配置在画面远近不同层次
- 选择好雾的浓度一般以轻雾为宜
- 注意时间和地点的选择,早晚、原野、山林、水边
- 选择逆光,侧逆光方向拍摄
- 运用人工烟雾
53 室内自然光
- 室内自然光
- 是指在室内环境中受到自然光的直射照明或散射照明或者两者共同照明的光线效果
特点:
- 具有固定的方向性
- 影响因素多,比较复杂(室内墙壁反光)
- 距门窗远近距离不同,光线亮暗反差大
- 距门窗越近,物体表面反差越大
- 真实、自然、客观
拍摄方法:
- 注意亮度平衡,暗部补光(反光),亮部减光(遮挡)
- 注意色温平衡,人工光与自然光色温要一致
- 多用顺光或斜侧光拍摄
- 利用光影变化进行摄影创作
54 反光板及其运用
反光板的分类
- 单向反射式反光板(银面)
- 柔和反光式反光板(白面)
- 吸光板(黑面)
- 金色(提供暖色调)
作用:
- 调整光比,控制反差
- 校正物体暗部偏色
- 借光或移光
- 模拟真实的光线效果
反光板的优点:
- 反射光与现场主光色温一致
- 光效直观,调整便捷
- 携带使用都比较方便
注意事项:
- 角度不可过低,不能迎着主光(垂直主光)
- 强度要适当
- 反光板位置要准确
- 反光、补光不能破坏现场主光效果
- 不能带来多余杂乱的投影
- 不能带来区域性照明效果